发布日期:2021-09-23
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分离性症状,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
一、分离型癔症的病因
1、心理因素: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
二、分离型癔症的临床表现
1、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①、分离性遗忘 表现为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特点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可为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围绕创伤性事件。这种遗忘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
②、分离性漫游 指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离开的是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能进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社交接触。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经历,以新的身份出现。漫游可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的可以更持久。这种发作突发突止,清醒后患者对病中的经历不能完全回忆。
③、分离性木僵 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也不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通常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之后,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不动,对外界的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应,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的运动。但患者的肌张力、呼吸运动均存在,有时可有睁眼及眼球的协调运动。
④、出神与附体障碍 本症表现为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患者的意识范围明显缩小,注意和意识仅局限于或集中在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方面,只对环境中的个别刺激有反应。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音。如果患者的身份被鬼、神、或死亡之人所代替,则被称为分离性附体障碍。发作过后患者对过程全部或部分遗忘。
⑤、分离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运动能力丧失。常见的形式有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或肌阵挛、起立或行走不能、失音症等。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共济失调可为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尤以双腿多见,引起离奇的姿势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
⑥、分离性抽搐 分离性抽搐(假性癫痫发作)是一种类似于癫痫发作的状态,但没有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脑电生理改变,咬舌、严重摔伤、小便失禁等表现在分离性抽搐中很罕见,也不存在意识丧失,而代之以木僵或出神状态。
⑦、分离性感觉障碍 可表现为躯体感觉麻木、丧失、过敏或异常,或其他特殊的感觉障碍。皮肤麻木区域的边界表明,它更接近病人关于躯体功能的概念,而与神经解剖不符。感觉丧失可伴感觉异常的主诉。
⑧、其他分离转换障碍
1)、Ganser综合征 为分离转换障碍的特殊类型,多见于被拘禁的囚犯。其特征是对提问能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回答”,常伴有其他几种分离性症状,其发生背景提示有心理原因存在。
2)、多重人格障碍 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表现为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⑨、混合型分离转换障碍 指上述各种形式的分离转换障碍的混合形式。
2、特殊的表现形式
①、集体性分离障碍 即分离性障碍的集体发作,多发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封建迷信活动较多的地区。开始是一人发病,周围的人受到感应后通过自我暗示与相互暗示在短期内爆发出与首发患者相似的症状。这些患者往往具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观念,以女性居多。
②、赔偿性神经症 指在工伤、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存在赔偿的事件中,受害者往往显示、夸大或保留症状。症状可持续很久。但这种症状的迁延不愈可能是患者潜意识的机制在其作用,而非患者故意为之。
③、职业性神经症 指患者的症状与其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如书写工作者的书写痉挛、舞蹈演员演出前下肢运动不能、教师上讲台前失声等。
(4)分离性障碍性精神病 在应激事件后突然起病,表现为意识蒙胧、漫游、行为紊乱、反复出现的幻想性生活情节,可由片段的幻觉妄想。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疾病漠不关心或不认为自己患病。病程通常持续数周,常突发突止,易反复发作。
三、预防癔症的方法
①、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②、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③、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⑤、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⑥、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上一篇:撒癔症 有这些症状要小心
下一篇:没有了
名老/医生在线解答难题
时常紧张、很不安、心很慌、心悸是怎么回事儿?
这大部分是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也可能是神经官能症,具体请咨询医生分析病情